藝術治療與草莓族

我跟小小孩也與大小孩工作,因此常常也會跟他們的父母談話。很多小小孩的爸媽會問我,藝術治療課對我的小孩有什麼好處? 焦急的大小孩的爸媽通常不再有條件去關心藝術,不過他們常抱怨,現在的青少年是草莓族,受不了一點挫折。

在學校裡當輔導老師的七八年時光裡,遇到越來越多的草莓族大小孩。這些草莓往往很聰明,表面上看起來溫和有禮,學習能力也不差,而且往往還有一些令我自嘆不如的專長:例如要不就是鋼琴小提琴有一手、要不就是口才很好、有數學天份、很會畫畫、或是電腦一極棒。他們會來找我,常常是因為一些我們看來正常的小小挫折:考試成績不理想、與朋友吵架、比賽沒得獎、被老師念了幾句。可是跟他們深談,才發現他們一點都不快樂,而且自我脆弱的不得了,承受不了一點挫折。這些青少年通常都來自不錯的家庭,父母從小就培養各種才藝,表面上看來也相當優秀,可是為什麼這些大小孩無法承擔挫折,一面對失敗,就全盤崩解?
現代的小孩,擁有比以往優渥的資源。才開始學中文就同步跟外國人講英文、拉小提琴、彈鋼琴、學電腦、領導力訓練,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父母們找的全都是各領域的專業的師資。不再像從前,大部分的學習,來自父、母、親戚、鄰居、朋友或學校老師。從前,這些有形無形的學習,是在一個整體的環境之中自然醞釀薰陶而成。而現在的兒童的學習發展,是從各地零散的材料中拼裝起來的。就如同現在的電腦生產,從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零件組裝起來。
可是,如果每一部分的零件都是最優良的,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不堪一擊,承擔不了挫折?原來問題出在整合的介面上。這些最優良的零件,來自四面八方,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整合介面亟為重要。沒有整合好,往往就會相互衝突,導致系統不穩定,無法發揮功能;甚至遇到一個小小的問題,就全盤崩解。
藝術創作,扮演了幫助孩子發展完善整合介面的角色。讓孩子有機會把學習而來的一切,主動整合成為功能強大的自我。
這個整合的過程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藝術治療營造一個安全自由的創造性環境。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分數、沒有答案、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比較,只有以真誠的自我遊戲和創造。治療師引發孩子主動創造,而非被動的接受,尊重孩子的獨特性,也帶領父母見到孩子的獨特。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夠將其經驗與感受,創作成一件件作品。每一次創作歷程,都是自我整合的一個努力:自我會經驗到挫折、失敗、破壞,並且學習從破碎中,重新聚合力量,重建與創造。孩子所創作的每一件作品的價值,並不只在於大人主觀的美醜,而必須將之視為孩子一次次自我整合的成果。當孩子能夠越來越有自信的以藝術創作來表達自我,這同時也反映出孩子擁有越來越穩固的自我整合能力。
如果對於藝術創作能抱持這種治療性觀點,能夠營造治療性空間,並且放下功利以及主觀的美醜,以赤子之心,陪伴孩子創作,你的小孩長大後,怎麼會成為草莓呢?


2008-2-27  ( posted by Artheal )
版權所有: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