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精神科和精神科醫師開始規劃執行藝術治療計劃(之前是青少年門診計劃)時,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培養適合在地文化的藝術治療師,讓藝術治療專業可以在臨床實務上見到更多治療師的加入。我們也大約評估了藝術治療師的養成歷程,一般而言,要到達能夠獨立計劃及執行藝術治療工作的治療師至少要歷經七年的學習訓練,這樣的歷程非常漫長且辛苦。
藝術治療專業訓練工作的規劃,就是基於前述理由而開始,採用較早期工作室的訓練方式合併工作坊來進行,以期縮短治療師訓練時程並重視專業素養。所以,在理論方面主要採讀書會、預讀、討論會、網路通訊及實務印證等方式進行;專業學能則透過體驗式學習進行;理論實務整合經驗則透過督導及實習來獲得。我個人則是在精神科醫師的督導下重新學習精神分析、精神醫學、心理治療等方面的學能,執行藝術治療及心理輔導等臨床實務及研究工作。這樣子的學習及訓練方式和所謂的正規學術訓練或許有一些差異,仍不失為務實有效的學習路徑。
或許有人會誤以為參加訓練工作坊之後或自學院取得學位就有能力成為藝術治療師,然而,這可能只是少數早已投入相當多時間之學習者才有可能,多數有志成為藝術治療師的人或許都要有非常多的學習及實務基礎才可能達成。況且,跨領域的學習仍然會經歷一番整合階段。基於此,藝術治療訓練工作坊仍有評估及建議學員應加強或補足自己較缺乏學能並促進自我統整之任務。
短期的基礎訓練工作坊主要目標放在體驗式學習、概念、理論與實務基本解析及個案報告等部份,期望學員對藝術治療領域能夠有較基本的認識並自行評估是否真的喜歡並願意投入此領域。較重要的養成則放在督導、實習、Open Studio及進階訓練之中。雖然每位學員的專業背景不盡相同,到達成為藝術治療專業的時程可能也不同,然而,只要有心則漫漫長路亦是捷徑。
在台灣,藝術治療師相當少,長期在醫療機構中進行臨床實務者更少。我非常樂見愈來愈多有志之士投入藝術治療領域,更樂見彼此有互相分享經驗及協同合作的機會,如此,藝術治療專業才較有機會在實務上推展得更好並實現助人工作志業。另外,許多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及教師等等,都有將藝術運用到其個人專業工作領域上,各自的目標或許不同,在廣義上仍可稱其當時正在運用藝術治療取向協助個案,只是他/她們並不以藝術治療師為主要職務。
每個個案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很難簡單地用一套理論或教案套用在與其工作之上,事實上,我們面對不同個案時,都是一種新的學習,同時也將面對不同的框架。
【學員心得分享】前往...
作者:林政宜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87)
現職:澄清醫院臨床藝術治療師(精神科及安寧療護小組)、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計劃召集人、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BEST)協會理事
經歷:
(1981~)兒童美術教師 – 啟發式美術取向,開始學習精神分析
(1983~)藝術治療、心理學、哲學研究學習
(1984)救國團美術講師
(1984~87)華岡社會服務隊、救國團服務/輔導員
(1987~89)部隊輔導員
(1985~2001)東吳、東海、靜宜大學、台中市文化局、高職美術教師,台中市傑人會青年服務委員會主席等
(1990~)開始採用Open Studio方式於藝術治療相關領域
(1996~)台中醫院精神科青少年門診計劃網路心理輔導員,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受訓
(2001~04)安生醫院醫行室兼資訊室主任
(2005~)澄清醫院精神科藝術治療計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