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精神,東方之路:植基於中華文化的(水墨媒材)藝術治療運用於慢性精神病患者團體之報告
EASTERN SPIRIT, EASTERN WAY:CHINESE CULTURAL-BASED ART THERAPY GROUP FOR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PSYCHIATRIC DIAGNOSES
Chin-Ming Liu1, Jeng-Yi Lin, Jia-Lin Sheu
1 Psychosomatic Department, Cheng-Ching Hospital
劉金明1, 林政宜, 許家綾
1澄清綜合醫院(平等)身心內科
Abstract
Western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works have ap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dopting art therapy as a treatment methodology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Psychiatric diagnoses. However, eastern cultural-based art therapy has not been fully discussed.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ffects of an art therapy group based on Chinese cultural principles as a part of day treatment program for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Psychiatric diagnoses in Middle Taiwan. The group sessions were conducted twice a week within one month. Specific art projects, such as Chinese freehanded ink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were applied in the group in order to promote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s experiencing mindfulness process and Chinese philosophy of well-being. Case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including reduction of anxiety and anger, improvements in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crease of self-initi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ther specific changes that improve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re also highlighted. The findings in this report suggest that adopting Chinese cultural-based art therapy group in day treatment program is beneficial for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Psychiatric diagnoses.
壹、前言:
西方研究及臨床工作已經證實藝術治療模式對於慢性精神疾病的效益。然而,東方文化模式的藝術治療卻很少被論及。本報告主要討論以華人文化為基礎的團體藝術治療模式對慢性精神病人的影響。這個團體方案是台灣中部某綜合醫院精神科日間留院治療計畫的一部分。團體共歷時一個月,每週兩次,共八次。此方案運用東方傳統水墨媒材,以山水、寫意、潑墨技法、及書法為主軸,促進成員體驗靜心經驗及東方天人合一精神。臨床參與觀察發現:病患焦慮、憤怒感減低,情緒效能升高,自發性及人際互動增加;其他提昇病患生活品質的轉變以及造成改變的可能原因也在報告中論及。研究結果顯示:以華人文化為基礎的團體藝術治療模式對日間留院的慢性精神病患有正向的成效。
貳、目的及背景:
本報告目的在探索運用東方傳統水墨媒材於藝術治療團體,對於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效益。此團體施行於台灣中部某綜合醫院之精神科日間病房,病患之診斷主要為慢性精神分裂症及躁鬱症。多數成員在日間病房中有過3年藝術之藝術治療經驗,但是均以西方美術媒材,如色鉛筆、粉臘筆、廣告顏料為主。本研究運用東方傳統水墨媒材,並以寫意及潑墨技法及書法為主軸來進行團體藝術治療。
叁、材料與方法
1. 研究場域:某綜合醫院精神科日間病房。
2. 研究對象:日間病房病患(自願參加者)共9人,其一般資料如表一。
3. 團體治療方式:採封閉式團體,團體為時一個月,每週兩次,共八次。每次團體歷時3小時。團體中主要採用東方(中、日、韓等華人地區)傳統媒材及工具,如:毛筆、墨等。創作方式以書法、水墨、單刷版畫為主。團體初期,藝術治療師介紹媒材及工具,同時進行簡單創作示範及引導病友自由聯想。中期,治療師引導成員加入書法創作及運用水墨進行單刷版畫,同時鼓勵成員間彼此互相觀摹,並於每次療程結束時進行小展覽及分享。團體後期,治療師鼓勵及引導成員進行個人創作示範。
肆、團體歷程及結果
整體而言,成員對於運用東方水墨有正向反應。
1. 療程初期,成員多半以模仿治療師之示範方法為主,經治療師鼓勵及引導後逐漸開始嘗試不同的創作方式,同時能敘述創作時之感覺,成員皆表示彷彿回到小時候、感覺很奇妙、很開心等。成員皆表示此媒材及工具令其回憶起童年時寫書法之情境,部份成員更開始熱烈討論媒材及工具之製作方式。
2. 歷程中治療師引導成員進行觀察水、墨於紙上流動時之變化,成員往往顯露驚奇表情或進入靜默(mindfulness)狀態。自由聯想內容包含山、川、雲、霧、自然景觀現象、人物、動物、植物等,部份成員同時敘述其生命中某些經驗、故事或神話。臨床觀察發現成員創作量、口語表達、互動、正向情緒、成就感等皆明顯增加。
3. 療程後期,治療鼓勵及引導成員進行個人創作示範。臨床觀察發現示範者多能於創作示範時分享其創作方法及內容,部份示範者亦能於某些意外失誤時以幽默化解,同時「加筆」修改。觀摹者能給予正向回饋,部份成員更立即學習示範者之方法進行創作,出現自發性互相學習現象。
伍、討論:
1. 觀察水、墨於紙面自然流動之變化,有助於發現「驚奇點」及進入「忘我」狀態,同時藉以隱喻生命發展存在許多不同可能性,促使成員能出現轉化契機及穩定情緒。
2. 水墨媒材與成員自身在地文化連結,促使成員出現早期經驗及更多表達。
3. 水墨創作方式運用簡單方式即可完成作品,提昇成員創作成就感。同時隱喻無需固著於慣性思考及處理模式,有時「簡單」即可獲得良好成果,有助於緩解成員強迫思考、行為等症狀。
4. 水墨媒材之特性於創作發生錯誤或不如意時,無法以「消除」的方式修改,只能以「加筆」的方式修改。藉以隱喻某些症狀雖無法根除,個體仍可與症狀共處並運用自身能力及可能性,轉化成新個體並發現生命意義。
5. 成員間之示範及觀摹,有助於增進人際互動及學習。
本報告發表於:2009,2nd World Congress of Asian Psychiatry